本文引用自這裡

嬰幼兒因為腦部發育尚未成熟,體溫控制的能力較差,容易急速體溫上升或溫度偏低,常常令家長驚慌失措。明白發燒的原理,就能掌握時機,做出正確的處置,也可以釐清一般常見的退燒迷思。

發燒是兒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,也是父母最焦慮的問題。台灣就醫很方便,常見到父母憂心幼兒的發燒,在醫院的急診、門診和診所之間重覆就診,藥未吃完又一直看醫生。

◎身體發燒的過程

正常情況下,身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,平均37度c,面對體內及外界變動的環境,一般在人的體溫並非一成不變的;正常的體溫範圍約在36.1度c至38度c之間,但是早晚體溫會有些輕微的變化,通常早晨體溫較低,傍晚時體溫最高。發燒的定義是以肛溫超過38度c為標準。

人是恆溫的動物,因此在我們腦部下視丘,有一個所謂的「體溫調節中樞」人體的各種生理反應,會隨著體溫設定點(定位點)的調整而維持恆定的體溫。可以把它想像成房間空調的恆溫裝置,當我們把房間的溫度設定在37度c,室溫偏低時,暖氣就會放送,室溫偏高時,就會開始吹冷風。而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,就是把身體溫度定在37度c左右。但一旦有病毒或細菌感染入侵身體,會引發身上的「發炎反應」,而誘發一系列的免疫反應,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設定點會被調高,就像是空調溫度設定從37度c 調高到39度c。因為暖氣開始放送,身體產熱增加就發燒了,體溫從原本的37度c加溫到39度c。

為什麼我們人體在對抗感染的時候,要把體溫往上調升呢?身體的溫度上升,可以增加免疫力與抵抗力,提升對抗外來病毒、病菌的能力。因此,輕微的發燒,不需要急著退燒。如果體溫高,造成寶寶身體的不舒服,才需要退燒。看醫生最重要的是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,對症下藥,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檢查,而不是單純的找醫生為發燒這個症狀,進行退燒的處理而已。

◎適當的退燒方法

退燒的方法可以分為物理性退燒法(包括冰枕、溫水拭浴或洗溫水澡、貼於皮膚表面的散熱貼片等)與化學性退燒法(包括口服退燒藥、肛門退燒塞劑等)兩種。

冰枕等物理性退燒法,違背腦部體溫的設定點的設定,而讓熱量流失,就好比把房間空調的恆溫裝置已調高,卻一面開窗讓冷風吹進來、暖氣排出去,不但讓病人有寒冷不舒服的感覺,也會增加空調為維持恆溫無謂的能量消耗。所以發炎性疾病的發燒,不應使用冰枕等物理性退燒法,雖然能加速散熱,但並不會矯正發炎反應所引起腦部體溫設定點的異常上升現象。退燒的關鍵對象在腦的深部,不在表淺的皮膚,重點是要降低腦部體溫設定點,如吃退燒藥退燒或病程已改善,把體溫設定點的溫度調降下來。

從正常體溫向上升到體溫設定點的新設定溫度過程,稱為「體溫上升期」。在體溫上升期使用冰枕或洗溫水澡,溫水拭浴,局部散熱只會增加負擔,干擾體溫調控的運作,重點是要把體溫設定點的設定溫度調整回來,所以發燒的寶寶如果需要退燒,應吃退燒藥。物理性退燒的洗溫水澡,溫水拭浴雖能暫時退燒,如體溫中樞體溫設定點的設定溫度仍高,一陣退燒過後,可能再燒起來,增加身體的負擔。

使用溫水拭浴(擦澡)或洗溫水澡的方式來退燒散熱當中,寶寶有不舒服,臉色蒼白,畏冷寒顫的現象,應立即停止擦澡和洗澡,趕快將寶寶擦乾保暖,因為身體正在產熱,體溫正要上升中,應保暖,加強散熱反而會讓寶寶更不舒服。

對於代謝疾病、慢性貧血等患者,無法應付突增的能量需求,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。心肺功能差的幼兒,還可能因為心臟負荷過大,產生嚴重的併發症,這類的病人發燒時,使用冰枕等物理性退燒的危險性更高。

治療發燒的寶寶,如果決定要降低寶寶的體溫,直接使用退燒藥,不但退燒效果好,而且方便使用,並不建議常規單獨使用物理性退燒法;只有在退燒藥的退燒效果不好的時候,才考慮合併使用物理性退燒法。

如果對退燒藥物會過敏,只好使用物理性退燒來退燒。年齡很小的嬰兒,也以寬鬆衣服通風的物理性退燒優先使用。衣服穿太多、中暑等體溫過高的情形,腦部體溫設定點正常,而只是產熱與散熱失調,此時才適宜單獨使用物理性退燒法。

物理性退燒的退燒效果雖比退燒藥差;但是嬰幼童的體表面積較大 (特別是年齡小於1歲的嬰幼兒)所以退燒效果比大小孩和大人有效,可配合退燒藥使用。有些家長不想讓寶寶使用退燒藥,只想單用溫水拭浴(擦澡)或洗溫水澡來退燒,花時間而且降溫的效果也不持久,如果體溫仍高,還是應該使用退燒藥來減輕寶寶發燒的不舒服。

使用物理性退燒法的前30分鐘,一定要先給予退燒藥(退燒藥要30分鐘以上才會發揮藥效),降低腦部體溫設定點的設定溫度,如果腦部體溫設定點的設定溫度沒有降低,縱然物理性退燒法能產生短暫的退燒效栗;一旦停用物理性退燒法,體溫還是會再度經由顫抖產熱而上升到原先的高溫,如此,寶寶將遭受更多次的顫抖,身體會感覺更不舒服。

過去曾經被使用的酒精擦澡,雖然感覺上冰冰涼涼的,但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厲害的收縮,反而不利散熱。而且酒精如果不小心讓小孩吸入,會有中毒的可能,所以不應使用於退燒。發燒蓋棉被,悶出一身汗,只要體溫設定點設定的溫度沒有改變,即使勉強出汗,也不能回到正常的溫度,而且幼兒無法忍受悶熱,可能讓體溫升得更高,大量的流汗也容易引起脫水。

冰枕會造成頭部血液循環不良或抽筋,因為會引起皮膚血管收縮,讓體熱更不容易散失,因此有些病患使用冰枕會感覺身體更不舒服。不少幼兒不喜歡睡冰枕,嬰幼兒表達能力差更不適宜睡冰枕。小嬰兒仍可睡水枕(30度c),衣服寬鬆也有退燒作用,唯體溫上升時仍應保暖。

 

◎退燒藥劑量和使用


常用的退燒藥可分口服退燒藥和肛門退燒栓劑,用藥物的劑量和孩子的年齡、體重、個人體質及藥物過敏有關,可依循醫師處方指示或詢問寶寶的正確用藥劑量和使用方法。

小兒普拿疼是小兒科最常用安全性高的退燒藥,藥效約4小時,退燒效果較溫和,嬰兒可以使用。布洛芬(Ibuprofen)則建議六個月以上的幼兒使用,藥效約6小時,腸胃不適及藥物過敏的機會稍微多些。台灣常用的肛門退燒栓劑,在國外很少使用,在半夜或寶寶不肯服藥時,使用栓劑退燒較方便些,其缺點是可能造成肛門疼痛,甚至於引起腹瀉,因此有腹瀉的寶寶盡量不要用,嬰兒也不適宜使用退燒栓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nny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